冲浪不靠浪!“松湖造”智能冲浪板太酷了吧

  日前,一款来自松山湖的智能冲浪板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备受青年人关注,成为招聘会现场的“人才磁石”。

  这款智能冲浪板由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下称“广智院”)移动机器人团队自主研发。与普通冲浪板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款冲浪板冲浪不靠浪,让你在平静的水面也能体验冲浪的激情。

  “我们这款冲浪板不但能自动控制速度,最近还进行了升级,新一代冲浪板还将加入智能避障功能。”广智院移动机器人事业部首席技术官李四元表示,这款冲浪板很受年轻人欢迎,预计今年销量将成倍增长。

  “传统冲浪依赖自然海浪,而我们的产品让使用者在任何平静水域都能起飞。”李四元表示,这款智能冲浪板很容易上手,即便“小白”也能轻松在水面驾驭。

  传统冲浪板由泡沫板制成,需要借助海浪的外力,如果是平静的水面上使用,就需要在冲浪板上添加一个动力装置。从演示视频能够正常的看到,使用者通过无线手柄操控,冲浪板搭载的高效外转子电机、喷泵推进器即刻启动,达到在海里冲浪的效果。

  “传统燃油动力冲浪板备一定要通过线缆控制船体动力,而我们的产品采用无线手柄控制,操作更自由灵活、便于实现智能化。”李四元表示,为了减轻重量并提升强度,产品船体、电池盒、尾鳍和侧鳍均采用航空级碳纤维材质,不仅强度出众,重量更轻,能为使用者带来更出色的操控体验。

  添加动力装置后,冲浪板的防水性和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我们的智能电动冲浪板采用三级防水技术,团队还自主研发了特殊插头,就算电池舱进水也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李四元说,团队自主研发的防水插头已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此外,该插头产品使用先进的轴向对接式通电方案,接触不受振动影响安全可靠、电池取放轻松自如,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严苛实验验证,证明其安全性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为了让使用者在湖面上感受到更刺激的“冲浪”体验,移动机器人团队将智能冲浪板动力系统来进行了升级,不仅减轻了电机重量,还极大提升了电池放电倍率,使得冲浪板的综合续航时间达到45分钟,最高时速达58km/h。

  李四元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研发下一代智能冲浪板,将搭载智能避障系统,通过智能头盔的实时环境识别功能,使产品能适应各种复杂水域环境,逐步提升水上运动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智能冲浪板本质是水上移动机器人。”李四元表示,该智能冲浪板融合了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尤其在动力系统、防水能力及安全控制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相比于同等质量和性能的国外动力冲浪板,我们的成本更低”。

  李四元直言,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为团队研发节约了不少成本。“东莞在碳纤维加工、电子元件生产和模具制造等领域具有全国一马当先的优势,我们核心技术所需要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仅在东莞就能完成。”李四元说,从模具开发到电机制造,智能冲浪板90%的零部件在东莞市内就能完成生产。

  与此同时,松山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势,也为团队研发提供了便利。经过近十年发展,广智院不仅汇聚了丰富的产业链专家资源,还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的成功经验,不同团队在研发过程中相互碰撞交流,并进行技术共享、资源共享,这极大提升了研发进度。

  “华科大的软件优势与松山湖团队的硬件研发优势形成互补。”李四元表示,在智能冲浪板的电池管理系统研发中,团队结合华科大软件算法实现智能冲浪板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

  有研究指出,预计到2027年,中国水上运动产业有望达到万亿规模。“目前很多自然水域还没有开放,我们始终相信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李四元坦言,松山湖拥有得天独厚的亲水码头资源,是智能冲浪板理想的“练兵场”,近期松山湖以悠兰里为试点,率先开放AI+应用场景,这将明显降低团队的研发测试成本。

  “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团队来说,在松山湖发展综合成本最低,未来产品实现更大规模的量产,成本甚至还能大幅度下降。”李四元对此信心十足。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